近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使用博物馆资源展开中小学教育教育的定见》,对中小学使用博物馆资源展开教育教育提出清晰指导定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校园协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使用博物馆学习效果。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小学生使用博物馆资源展开学习,促进博物馆与校园教育、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取得明显成效,为提高青少年思维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国家两部分联合印发《关于使用博物馆资源展开中小学教育教育的定见》(以下简称“定见”),提出“推进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拓宽博物馆教育方法途径、建立馆校协作长效机制、加强博物馆教育安排保证”的要求。
定见指出,各地博物馆要坚持“展教偏重”,策划适合中小学生的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动员馆内策展、文保人员以及专家学者、社会力量参加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丰厚博物馆教育内容。各地文物部分和博物馆要会同教育部分和校园,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校园教育教育需求,开发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各地教育和文物部分要加强协作,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本区域网上博物馆资源渠道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加强博物馆网络教育资源建造。
定见着重,博物馆教育活动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立异博物馆学习方法,提升博物馆研学活动质量,并纳入课后服务内容。校园要加强与当地博物馆的联络,推进馆校协作共建。各地教育、文物部分要联合展开师资培养培训,加强博物馆教育人员与校园教师的沟通协作。
定见还清晰提出要加强安排领导、加强条件保证、加强安全办理、加强查核评价,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充分考虑青少年教育需求,保证活动安全有序展开,为一起探究使用博物馆资源展开中小学教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立异模式营造良好环境和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