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暑假正式開端前,奉賢區首個愛國擁軍教育特征校園在解放路小學揭牌。
愛國擁軍「零距離」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開端,解放路小學就開端與多個部隊結對,作為學生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資源共享,文明共建。校園積極執行擁軍優屬,在招生入學作業中,優先接收武士子女入學,其中有21位武士。一起,在教職工中也有1位退役武士,2位現役軍屬。
此外,校園立異樹立愛國擁軍作業「三三三」機製。首要就是三執行:機構執行,人員執行,經費執行,建立以校領導班子成員為組長,共建單位領導為副組長,校園各條線擔任人為組員的作業機構。其次是三歸入:愛國擁軍作業歸入校園文明校園創立計劃,歸入各部門目標查核,歸入校園國防主題教育系統。最終是三經常:雙擁作業列入校園作業議事日程,經常研討、布置、總結;經常商議雙方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密切配合,及時回應,實在解決;活動經常化、多樣化,增進友誼,共謀發展。
不僅如此,每年建軍節,師生代表都會前往結對部隊慰勞官兵,送去慰勞品。一起,校園也會積極參與部隊文藝演出,與部隊官兵開展各類互動活動;每年「六一」國際兒童節、校園運動會等也都會約請共建部隊來校園一同參與,一起交流。
立異教育「全浸透」
自1998年起,解放路小學與區軍幹所攜手開展「紅星育苗」項目。軍休老幹部們發揮政治優勢、經歷優勢、威望優勢、專業優勢,到校園為孩子們開展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活動,用孩子們聽得懂、願意聽的語言來講好時代故事。如最為師生津津樂道的「老少讀書樂」活動,學生與軍休幹部一同品讀紅色經典書籍《軍功章的故事》《少年毛澤東》等。老幹部還與貧困家庭學生和單親家庭孩子結對幫教。
結合校情,校園每年開展形式多樣國防教育活動。比如主題班會、板報墻報、常識比賽等形式國防教育主題活動,還有在部隊開展「今日我入隊」「兵營一日遊」等特征主題活動,觀摩「向軍旗告別」老兵退伍典禮。一起,校園會約請結對部隊官兵為學生進行隊列練習,練習學生站、立、走、跑等根本功,讓學生更多更真實地體會兵營日子,感觸兵營文明,增強國防認識。
不僅如此,校園的學科浸透國防教育,重視在學科中結合國防教育素材,抓好浸透,讓學生感觸到常識在國防發展中所發揮的力量。國防教育與體育課、體育活動相結合,增強學生體魄的一起浸透國防體育。國防教育浸透到品德與法治、勞動技能、信息技能等講堂中,學習學科常識的一起,強化國防教育。
軍民共建「連心橋」
解放路小學的軍民共建文明源於奉賢教育系統的一脈相承,奉賢區教育局以推動軍民融合式發展為主線,以做好國防教育和優撫安頓為基礎,在教育系統營建擁軍愛民、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氛圍。
各所校園開展服務擁軍,妥善解決隨軍家族安頓和子女入學作業,承受安頓現役武士家族隨軍隨調,接收率和安頓完成率100%。優先照顧現役武士子女入學,保證駐奉部隊官兵子女享用奉賢優質教育資源。一起,開展智力擁軍,依托上海開放大學奉賢分校繼續教育的優勢,幫助退役武士進步學歷水平緩技能水平。與此一起,教育部門也開展文明擁軍,約請各駐奉部隊官兵參與教育系統大型活動,委派專業教師指導部隊開展文體活動,安排校園藝術團走進共建部隊,與部隊官兵一起聯歡。
打造愛國擁軍校園是奉賢區新一輪雙擁模範城創立的實事項目,奉賢區將以解放路小學作為試點校園,發揮好榜樣引領、演示先行的效果,建設更多愛國擁軍校園,以點帶面為愛國擁軍註入新的動力之源;繼續大力開展國防教育,不斷開拓愛國擁軍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讓學生可以把握根本國防理論常識,學習開始的軍事技能,樹牢「高枕無憂」的國防觀念;實在增強師生的國防認識和愛國情懷,一起築牢「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軍政軍民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