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新闻 政策法规 德育之窗 教学科研 学生天地 通知公告 教育头条 校园动态
   位置: 主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最新调查
    你认为本网站还应该哪方面进一步提高:
1.网站版面美术设计
2.网站栏目设置
3.网站功能配置
4.其它方面

  

频道统计
孩子们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养成新的学习习惯
 更新时间:2023-02-04 03:00  点击数:
【字体:

  坐落隆阳区潞江镇北端与芒宽乡接壤的丛岗村共接收了包含傈僳族、怒族、白族等在内的高山移民67户445人。2017年9月,140多名移民孩子进入丛岗小学。3年间,在校园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孩子们逐步融入新环境、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养成新的学习习惯,走上了一条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教育脱贫之路。

  

  巧架心桥,用爱跨越山海进入丛岗小学前,四年级移民班的四方妞和141名移民孩子只在半山的乌水河、石甘地、华菜坪窝棚教室进行过非正规的学习。窝棚教室没有纪律约束、流动性大,孩子们的学习根底良莠不齐。

  

  对移民孩子来说,丛岗小学是一个全新的开端;对教师来说,142名移民孩子是对他们教育教育工作的全新考验。“从日子起居到行为习惯再到学习教育,都需求咱们慢慢去影响、带动,咱们既是教师又像家长。”四年级移民班班主任线红艳感受颇深。

  

  文化和日子的差异让孩子们很难敏捷融入新环境,距离感一度让教师们束手无策。所幸,一个偶尔的发现为这个难题找到了突破口。

  

  丛岗小学是云南省首批民族演示校园,课间操是民族舞蹈。教师们偶尔发现,在其他活动中总是远远张望的移民孩子,听到课间操的音乐,却能大方地随着节拍起舞。于是,教师们抓住机会,鼓舞孩子发挥特长、释放天赋,从课间操到打篮球、踢足球,协助他们在游戏和活动中树立自信,逐步缩小同学间的距离感。

  

  移民家庭普遍存在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家校协作意识淡薄等问题,丛岗小学因而将教育的触角从校园延伸到家庭。

  

  家访,是家校协作的第一步。“开端时,好多家长不理睬咱们。咱们只能反复家访,最多的一家去了10多次。”慢慢地,哪个孩子家在哪里,家里有几口人,父母做什么工作,线红艳和教师们一览无余。

  

  为进一步拉近与家长的联系,校园结合学生多为少数民族的特点,约请家长参加家校联谊。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举行手抓饭厨艺竞赛,展开拔河、打歌等互动,让家长了解校园,参加校园教育。

  

  诚心的付出有了回馈:曾经农忙时总有同学请假回家帮父母带弟妹,最多时班里有10多个这样的孩子,现在这种情况现已很少了;曾经开家长会只有一半左右的家长,现在已基本能到齐;曾经家访时爱答不理的家长现在热心地招呼、准备茶水……线红艳欣喜于这些改变。

  

  抓住家校互动的成效,丛岗小学继续向外拓宽校园的影响力。“美丽少年”评选就是一个有利测验。

  

  “美丽少年”评选是丛岗小学加强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建造的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校内、社会和家庭中的体现都有要求。为保证评选公平公平,2019年3月至5月,校园对全校230多名学生进行了3次全掩盖家访。

  

  考查学生是否尊老爱幼、是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否参加家务劳动……带领学生协助茕居和留守老人、义务打扫村庄道路,指导学生展开家庭卫生清洁……2019年儿童节前夕,丛岗小学首届“美丽少年”评比成果出炉,10名学生取得殊荣,其间包含两位移民新村的同学。

  

  所有学生家庭的人居环境建造在活动中都有了显着提高,受教师影响,孩子们懂得了邻里和睦、同舟共济,而这也激发了另一项家校活动的展开:经过小手拉大手,共同推动辖区住户在脱贫攻坚中的人居环境提高。2019年9月,丛岗小学与丛岗村发动村校联建。“相比于村委会单独推动,校园参加后的工作成效更显着。虽然这已超出了咱们的职责范围,但受益者包含咱们的学生,这也算是教育扶贫阻断代际传递的一部分。”关于超常规的工作量,丛岗小校园长张立中和教师们没有怨言。

  

  精准施教,不让一个孩子掉队9月9日,移民新村拂晓小组18号里,50出头的傈僳族乡民施成保正在教几个孩子九九乘法表。这是乡民坡春和的家,也是丛岗小学的校外教育点。

  

  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到一路之隔的校园去上课?面临外来者的疑问,坡春和也很无法。“去了,送去几次都跑回来了。娃娃怕生。”坡春和有8个孩子,其间5个孩子处于学龄阶段。因为怕生,无法与教师同学交流,无法,只能让他们停学。

  

  孩子怕生一是因为对新环境陌生,二是因为语言差异,找不到安全感。剖析问题成因后,张立中决定为孩子们发明一个放松且有安全感的学习环境。于是,就有了拂晓小组18号的校外教育点。除了坡春和家的5个孩子,教育点还有别的两个不适应校园日子的孩子。

  

  20年前,坡春和的父母带着他们兄弟姐妹10人从怒江州来到芒宽,靠种甘蔗养活一家人。如今,坡春和靠种植咖啡养育着他的8个孩子。虽然还不清楚教育能带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改变,但这个44岁的傈僳汉子对校园专门为孩子开设的教育点深表感谢。“娃娃们比曾经有胆气了,不太怕生人了。周末,校园里没人时,也会悄悄跑去玩。我也期望他们有一天能回到校园。”

  

  记者一行坐下后,坡春和的大儿子旦春罗跑过来帮助端水倒茶,招呼客人。这个看似往常的行为,竟让张立中有些激动。“这些娃娃曾经看到家门口停着车或有陌生人就会远远走开的。”无数次登门家访的张立中,或许已看到不久的将来,教育点的孩子们在校园中奔跑的模样。

  

  “移民孩子面临着日子方式、社会文化的变迁,在日子、就学、结交等方面都需求一个适应的进程,有些孩子或许需求更长一点的时刻,但不代表他们不能适应。这就需求咱们分类指导、对症下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张立中说。

  

  合力筑梦,脱贫路上不孤单2019年3月,投资1800万元的丛岗小学新校区建成,与丛岗移民新村仅一路之隔。宽阔明亮的教育楼、完备的教育设备、齐全的配套设备,让校园成了移民新区最亮眼的当地。

  

  教育资源向移民安置区校园的倾斜,有力地改善了丛岗小学的办学条件,而来自四面八方的社会资源则让这个深山峡谷中的小学取得了源源不断的力气。

  

  “我喜爱夏令营、喜爱西瓜教师,她教咱们跳杯子舞,做团队游戏。”四方妞口中的夏令营是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志愿者服务队到丛岗小学展开的精准扶贫和义务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一些平常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活泼、大方了,表达和社交能力都有了显着提高。”线红艳发现了孩子们的改变。

  

  “我从来没想到丛岗小学的孩子会成为活动的主角。”说这话时的张立中满脸笑脸。每年10月,潞江镇中心校园都会会集安排6年级学生展开田园活动。丛岗小学的孩子成为活动主角的事实,让很多人看到了志愿者支教带来的实效。

  

  除了支教活动,上海工艺美术学院还于2019年6月发动了每周一次的网络课程,由专业的美术教师教授手艺、绘画,让万里之外的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刚刚曩昔的暑假,来自保山学院的志愿者到校园展开了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心理教育等学习活动;校园的民族课间操也是保山学院的教师编排的,还为咱们谱写了校歌;每年上学期,保山学院都会派6位支教教师补偿咱们师资力气缺乏的问题;即将开设的篮球、足球兴趣小组活动,也已向保山学院申请了体育方面的师资支援;珠宝学院同意为18名综合班的移民学生开设雕琢培训课……”说起来自外界的种种支撑,张立中满怀感激且充满期望。

  

  社会资源的支撑,为丛岗小学构建起了多元融合的校园文化与课程,打开了孩子放眼世界的一扇窗。“未来咱们要将乡村发展的元素植入课堂,为孩子们打开融入社会的一扇门。”张立中说。针对潞江坝盛产小粒咖啡、怒江流域盛产奇石的实际,丛岗小学已方案凭借社会力气,将咖啡研磨、冲泡,卵石绘画、雕琢植入教育,提高学生技能,为将来就业拓宽途径。

  

  2019年8月,丛岗小学曾为乡民卫忠金的大儿子卫福能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庆祝会。“那是移民新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庆祝会上,镇村领导来了、社会爱心人士来了、家长代表也来了,盛大的庆祝会一度成为移民新村的热门话题。咱们就是想发挥榜样的力气,让更多人看到移民孩子的生长故事,看到教育助力脱贫的期望之光,为孩子们的生长营造浓浓的社会气氛。”张立中说。

  • 上一篇:沪遵职教联盟积极行动利用在线体验的形式
  • 下一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与我同在 | 版权申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固阳职业中学 www.btgyz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