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学期的居家学习日子,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体能下降,小胖墩也越来越多。本年秋季开学后,受疫情防控和气候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野外体育活动时刻也有所减少。9月25日,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多所校园发现,教师们一方面用林林总总的活动、游戏让孩子们“跑起来”“动起来”;另一方面用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享用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训练毅力。
9月25日,大课间时分,汉南区育才二小的校园广播里响起了解的歌曲《一年级》,328名学生闻声而动,迅速收拾好书桌,跟从音乐击掌、扩展、踢腿,做起室内操。校长柳田牛介绍:“体育教师依据教室内的活动度情况,创编了这套室内操,像跳舞一样,孩子们每天都能动一动。”
为了缓解学生运动量缺乏的问题,不少校园结合线上教学时推行的手指操、手语操,改编出林林总总的室内操。同时,教师们还充分利用课间,丰富课间游戏,想方设法带着孩子们动起来。
下课铃响,江汉区华中里小学二(1)班班主任田芯带着孩子们玩起七巧板、下飞行棋、跳绳……她每年要教学生玩100多种小游戏。教学近20年里,她课间几乎不回办公室歇息,总是教学生玩各种游戏、陪着他们蹦蹦跳跳。她主动搜索各种游戏,揣摩着改进、简化,让游戏更适合小朋友,让孩子们在课间里“动起来”。她一问“谁想跟我一起跳绳”,孩子们都争着要和田教师挑战“双人跳绳”。
9月25日上午,东西湖区慈惠小学的操场上热闹欢娱。数十个方形箱、健身垫、彩色跳箱等体育器材被摆放成特别阵型,孩子们跟从音乐攀爬、跳动、奔驰,朝气蓬勃,笑声不断。
为了让孩子们“跑起来”,体育教师刘思思开宣布上百种小游戏,让不喜欢运动的孩子爱上体育课。上足球课时,学生们对枯燥的颠球提不起爱好,她将会宣布声响的娃娃进行改装,装上红绳,绑在学生腿上,踢腿动作做到位时,娃娃就会宣布“咿咿呀呀”的声响。上跳绳课时,她在跳绳上装上小铃铛,让学生们经过听铃铛的声响判断跳动的机遇,个个都成为“跳绳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