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坚持以服务展开为宗旨、以促进作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活跃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着力展开质量高、贡献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现代工作教育,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展开提供技术技术人才支撑。
抓制度建造,彰显职教类型特征。出台《江苏省工作教育校企协作促进法令》,树立产教融合展开机制。推动国家、省、市三级学徒制试点,研制推行学徒制作业规范和教育规范。树立工作院校与工业园区共生共长机制,全省13个设区市中9个建有职教园区,60%以上的县级职教中心建到工业园区,完成工作院校与工业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造、同步生长。树立专业建造与工业结构对接机制,省教育厅和发改委以每2—3年为一个周期,发布《江苏省工作教育专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吻合情况预警报告》,对各地工作教育与工业结构吻合度作出根本判别,并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各地工业展开趋势提出专业结构调整思路和战略,引导工作院校依据工业需求设置或调整专业。
抓系统建造,完善现代职教系统。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直通试点项目三个中高职贯通主渠道,2019年全省中职应届结业生升入高档教育阶段的份额占60%以上。在中职阶段施行“领航方案”,创立50所一流中等工作校园;在高职阶段施行“卓越方案”,争创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出台专项鼓励方针,挑选10所左右校园展开工作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试点。探索“职教高考”制度,出台《江苏省高档工作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施行方案》,实施分类考试、综合点评、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形式,推动中等工作校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有效接轨,一起将技工校园学生归入中职学业水平考试领域。
抓规范建造,发挥基础保证效果。坚持规范引领,兼顾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工作校园实际情况,在办学基础设施、专业建造、实训基地、信息技术应用、师资队伍建造等方面拟定清晰的规范。经过施行现代化示范性工作校园、现代化专业群、才智校园、现代化实训基地等创立工程,全面推动工作校园规范化建造。规范工作校园教育规范和教师教育行为,与国家教育规范互补融通,省级层面出台指导性人才培育方案106个、专业技术教育规范140个、中高职联接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规范763门,专业覆盖率90%以上。全面施行中等工作校园学业水平考试,公共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均实施全省统考。树立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校园为主体、相关部门指导、第三方有效参加,校园内部点评与外部点评相结合的点评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校园展开点评系统。
抓队伍建造,锻造一流师资力气。树立校园、职业企业“双师型”教师联合培育训练机制,全省工作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越70%。开通工作院校教师引入“绿色通道”,对世界技术大赛前三名选手、全国一类工作技术竞赛第一名选手、“中华技术大奖”获得者、“江苏技术状元”和“江苏工匠”等,可由招聘院校自主查核录用入编。树立独立的工作校园教师点评系统和管理制度,实施工作校园教师职称独自评审,启动中等工作校园特级教师评选、正高档讲师评审。完善鼓励机制,校园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在校企协作中合法获得的兼职报酬和科技成果转化奖赏收入不归入绩效薪酬、单位薪酬总额基数。
抓能力建造,提高服务展开水平。服务国家战略,与新疆、西藏、青海、陕西、贵州、云南、辽宁、海南8省(区)展开对口协作,高质量执行好工作教育东西协作行动方案。服务工业升级,对接全省“1+3”主体功用区部署,打造一批与主体功用区相适应的智能制作、新材料、能源环保、健康、现代农业等重点专业集群。在先进制作业等快速展开的职业中,70%以上的新增人员来自工作院校。在完成“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一起,围绕工业企业需求,展开送教上门。服务区域展开,2019年中高职结业生作业率均保持97%以上,70%工作院校结业生在县市就近作业,90%以上工作院校结业生在省内作业,推动江苏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术人才数从616人提高至82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