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新闻 政策法规 德育之窗 教学科研 学生天地 通知公告 教育头条 校园动态
   位置: 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最新调查
    你认为本网站还应该哪方面进一步提高:
1.网站版面美术设计
2.网站栏目设置
3.网站功能配置
4.其它方面

  

频道统计
带着简单的行囊奔赴贵州毅然踏上大龄支教路
 更新时间:2023-02-04 02:52  点击数:
【字体:

  72岁,对于大多数白叟来说,正是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的年龄。宁波市退休教师周秀芳却选择了远离家乡,一头扎进湖南和贵州最贫穷的大山里支教,一教就是六年,而且还要继续。经周秀芳多方和谐,宁波、上海等地的爱心人士在湖南溆浦捐建了29所期望小学,近400名贫穷生得到结对帮扶,累计捐款物近3000万元。

  

  66岁走上支教路2014年,周秀芳66岁,已经退休10年的她在宁波过着闲适的生活。她不仅每个月拿着7000块钱的退休工资,还被当地的私立校园请去当教师,年薪将近10万元。充盈的物质生活背后,周秀芳也有遗憾,她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实现。

  

  周秀芳本有兄弟姐妹四人,爸爸妈妈还收养了两名孤儿。小学三年级时,贫穷的家庭再无力支撑周秀芳继续上学,是班主任替她交了3.5元学费才让她重返校园,这件事她一向记在心里。

  

  初中毕业后,为贴补家用,周秀芳做起了保姆。她服务的那家雇主,恰好是一所校园的校长。两年的时间里,周秀芳把雇主家书柜里的教科书自学了一遍,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的大学是“保姆大学”。

  

  也正是那两年的阅历,让周秀芳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成为一名代课教师,得以站在讲台上,直到退休。

  

  周秀芳十分酷爱自己的工作,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她就许下一个心愿:是教师的协助和鼓励,我才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当我有才干的时分,也要像他们一样去协助那些需要协助的孩子。

  

  “50岁那年,我还在李惠利小学教书,传闻江东区教育局招募去贵州支教的教师,就去报了名,但由于年龄过大被拒绝了。”直到2014年,周秀芳偶尔得知贵州省惠水县正在招募教师去支教,心里的那把火又被点燃了。在家人的理解与支撑下,她带着简单的行囊奔赴贵州,决然踏上了“大龄支教路”。

  

  支教奶奶站上山区讲台刚到贵州,周秀芳就急着家访。四五个小时的山路,让她带病的膝盖阵阵刺痛。医生从前劝诫过她,假如不善保养膝盖,晚年就得在轮椅上度过。而她说:“只要实地了解情况,才干更好地协助孩子。”不到半年,她访遍了代课班级一切学生的家庭。

  

  2015年春节,周秀芳听一位朋友说他的老家湖南省溆浦县北斗溪镇九溪江片区桐林村急需支教教师,便与宁波别的一位支教志愿者孙绍富一同赶往桐林村。

  

  那时,宁波到溆浦的高铁还没有开通,周秀芳坐了24个小时绿皮火车到怀化,又坐了两个小时大巴到溆浦,再坐1个小时中巴到九溪江片区。没想到后边的路更艰难:小面包车在狭窄的之字形山路上“爬行”了1个多小时才到桐林村。她一路呕吐不止,手脚冰凉。

  

  来到桐林小学,周秀芳一看就傻了眼:三间木结构房子没有玻璃,里面没接电,黑乎乎的,十多个孩子围着三个火盆在听一位拄着拐杖的白叟讲课,白叟讲课说的全是方言。

  

  周秀芳一打听才知道,桐林小学建于1970年,由于山高路远又不通水电,没有教师乐意来。前些年,乡民出资请退休在家的舒有彪教师来给校园的16个孩子讲课。

  

  周秀芳当天就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课。课上,她说:“爸爸或妈妈在村里的小朋友请举手。”16个孩子中只要一个人举手。

  

  周秀芳决议留在这里支教。“外面飘着雪,咱们就住在农人快要倒塌的房子里,我的膝盖受不了,戴着护膝、保暖贴都没有效果。我看到一个白叟拄着拐杖,用我听不懂的方言在教孩子。这个教师比我小,但人很老,走路都不会走,他什么都教。我要留下,这些孩子需要我。”

  

  最难时工资卡只剩3.6元一张木板床,一个电磁炉,一只行李箱,就是周秀芳在溆浦县的全部家当。周秀芳舍不得为自己花钱,但为了孩子们,她却很大方。走访贫穷学生时,她经常会送上校服、被子、文具、图书等学习生活必需品,她还给校园买电脑。

  

  她和儿子、儿媳长期结对赞助16名贫穷生,把自己的“养老钱”用得精光,而她常常一碗米饭、一碟泡菜就对付一餐。最困难的时分,她的工资卡里只剩下3.6元。周秀芳患有高血压、恐高症和风湿性关节炎,双腿肿胀行走困难。为掌握学生情况,她强忍疼痛,撑着拐杖挨家挨户走访,最远的要走8个多小时。

  

  周秀芳说:“高血压的药心脏病的药我都带足,万一倒下了,这是天注定的。我跟儿子讲,假如我在这倒下,就把我埋在这里好了。我现在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能协助那些孩子走出大山,进校园读书。”

  

  做“爱心的搬运工”

  

  孩子学到了常识,可境遇怎么改变?周秀芳一向揣摩着。

  

  在来湖南之前,她把贵州校园的相片发到朋友圈。“周教师,您竟然在支教!”“周教师,我能帮上什么忙?”……朋友圈登时热烈起来。建群、设基金会、购买物资,她本来的一些学生反应迅速,没过多久,就为孩子们送去了100张铁床和300条被子。

  

  小小的成功启发了周秀芳。到了湖南,她又将湖南的所见所闻做成幻灯片,发到聊天群里,信息愈加全面、直观。她早年在象山县石浦小学教过的学生——企业家张刚看到后,立即赶到了桐林小学。现场看了校园之后,张刚对周秀芳说:“周教师,这样的校园不可,您在这儿教课、学生在这儿上课都不安全,拆了,我来造。”他决议出资40万元,委托周秀芳重建桐林小学。

  

  周秀芳说:“我当时就掉眼泪了,40多年前的学生竟然能够这样来帮我,他赚钱也不容易,竟然要拿几十万块钱来帮我。他说,周教师,我向你学习,咱们要做有爱心的人去协助需要协助的人。”

  

  在周秀芳的穿针引线下,张刚及其大学同学、爱心企业家、石浦镇政府又连续出资建立起多所爱心校园。

  

  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信赖周秀芳,通过她捐建校园。现在,经周秀芳穿针引线,宁波、杭州、上海等地数万市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搬”到湖南溆浦山区,捐建期望小学29所,结对帮扶近400名贫穷生,累计捐款物近3000万元。

  

  最大的收成是“欣喜”

  

  为协助山区真正脱节贫穷,从2017年起周秀芳开始了新的探究。她以支教为“支点”,尝试在劳动力搬运、产业扶贫等领域进行帮扶,探究精准扶贫新路子。

  

  湖南溆浦县的生态环境好,种茶有着天然优势。周秀芳揣摩着,怎么能把溆浦瑶茶做大做强。

  

  周秀芳说:“有学生在宁波有工厂,他就跟我讲他们很多物资和钱都拿过去了。他说,周教师你能够让他们到这边来打工,现在能够拿到7500块一个月了。将劳动力输出过来,然后这边帮他们销售茶叶。”

  

  现在,周秀芳又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女童家园的建造上。为了照料周秀芳,儿媳妇辞掉了在宁波的工作,来溆浦陪同周秀芳。支教助学、捐建校园、精准扶贫,周秀芳的爱心之路一向在延续。

  

  有人曾问72岁的周秀芳,你这样拼到底收成了什么?她说自己最大的收成是“欣喜”,为了众人的支撑欣喜,也为爱心的传递欣喜。周秀芳表示自己仍要继续把“爱心搬运工”做下去。(

  • 上一篇:初中在线课程平台哪个免费?
  • 下一篇:教育只注重知识灌输而日本侧重于育人
  •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与我同在 | 版权申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固阳职业中学 www.btgyz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