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芬兰确实提出过要进行一项教育变革。全芬兰的学校要求展开一个叫做跨学科的学习模块,一起还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姓名,叫“根据现象式教育”(即Phenomenon-based Learning)。
这个变革的目标确实是意在要打破学科之间的阻隔,可是,并没有像那些音讯里说的那样夸张和斗胆。
事实上,它的要求仅仅是在一个学年里面进行一次根据现象式教育,而每一次的学习时长则是在两到四周之间。
并且,展开周期内,有的班级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展开;有的班级则是涣散展开,例如每天1、2个小时左右,当天既有学科教育,又有根据现象式教育。
所以,本相其实是分科教育仍然占据芬兰中小学教育的主流,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撤销。一起,芬兰中小学会在一定时间内施行跨学科的学习模块,作为一种新的变革和弥补。
从2016到2020年,四年下来,假如非要给一个比例的话,能够把分科教育划为90%左右,根据现象式教育划为10%左右。
在未来,芬兰也将一直选用“双管齐下”形式培育孩子21世纪需要的横贯能力。第一管是分科教育,第二管便是备受重视的“根据现象式教育”。
“跨学科”学习要做到融会贯通,离不开分科教育的常识储藏,反之,在根据现象式教育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某一学科常识短缺,也会强化他的分科学习。分科和跨学科结合,这才是实在的芬兰教育。
看到这里,很多人或许又会问,那这个备受重视的“根据现象式教育法”又是什么?
|